文昌文化

2022-12-01 10:11 作者:  来源:梓潼县
字体:【    】 打印

一、文昌文化学会组织沿革


1995年9月,成立“四川梓潼文昌学会”,聘省社科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任名誉会长,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王兴平任会长,李登义、周仕嘉、仇本华任副会长,彭大湖任秘书长,仇昌仲任副秘书长。


2004年4月,鉴于原“四川梓潼文昌学会”人事变动等原因,无活动已注销。绵阳市政协、梓潼县委同意组建新的文昌文化学会。定名为绵阳市文昌文化学会(简称文昌学会),是绵阳市从事文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热心文化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同从事文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学会总则指出:学会受业务主管单位绵阳市政协,登记管理机关绵阳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学会办公地点设在梓潼县文化旅游局。学会由设顾问9人,邱文德、王兴平、付学坤等5人为名誉会长,仇本华任会长,敬志国、雷文勇、熊明照、赵荣先、黄枝生任副会长,黄枝生任秘书长(兼),王治林、周朝海、刘升荣任副秘书长。


二、学术交流活动


1996年梓潼报社总编黄枝生主编并出版《梓潼报》特刊《文昌文化报》第一期,向省内外发送。3月21—23日“首届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七曲山庄召开,来自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各有关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研讨会。会上,围绕“文昌帝君”的由来,文昌文化的形成源流、文昌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文昌文化的影响、文昌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学术研究与争鸣,整个研讨会内容充实、学术气氛浓郁,质量较高,为今后系统研究文昌文化开了好头。首届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的重要新闻在四川省多家报刊、电视、媒体作及时的报道与宣传。四川省社科院主办的《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一、二期,1997年第二期开辟《文昌文化专栏》,刊发首届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5篇,在《艺苑探索》1996年第二期和《四川文物》1997年第三期上发表论文2篇。当年,“四川梓潼文昌学会”会长王兴平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辑录复印《文昌经诰》1—6册,辑有宋、元、明、清以来的文昌经诰24种,由王永松筹资万余元作复印之资,共复印10套,归返文昌祖庭,这些极其珍贵的资料,为文昌文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源。


“第二届中华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日在“梓潼·中华文昌文化旅游节”上召开,地点在七曲山大酒店诸葛厅。出席研讨会的有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教授及新闻记者共70余人。在研讨会上,交流自上届以来的学术成果,编印《中华国际文昌文化学术研究论文集》、《第二届中华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此次研讨会,促进文昌文化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通过省、市媒体作报道。


三、研究成果


文昌文化学术研究自1996年第一届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至2004年第二届中华文昌文化学术研究会,成果丰硕。为迎接“第二届中华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王兴平、黄枝生编辑的《中华文昌文化学术研究论文集》,由巴蜀书社出版,收集1996—2004年文昌文化的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著名学者卿希泰、姜生的《文昌帝君信仰的起源及其神化思想的道德决定论》、王家佑《梓潼神历史探微》、王兴平《文昌文化在国外传播与影响》、肖崇素《梓潼神与氐羌文化》、龙吟《文昌信仰源流与文昌文化》、陈昭英《台湾的文昌帝君信仰与儒家道德意识》、张泽洪《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文昌帝君》、赵银杏《司禄之神文昌帝君》等论文,对提高人们对文昌文化的认识、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