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梓潼 > 历史古迹

道教圣地兜鍪山

2022-03-28 10:29 作者:仇昌仲  来源:梓潼县
字体:【    】 打印

仇 昌 仲


兜鍪山城东二十里,文昌玛瑙交界处。周围小山绵延。兜鍪山高,形似武士头盔,原名大茅山,唐明皇幸蜀取名兜鍪山。


兜鍪山系梓潼最早的道教发源地。据《汉书·地理志》载:兜鍪山上有龙神祠,有兜鍪神作怪。东汉末,张道陵到大邑建二十四治成立道教,从武连东南而来,顺山势到了兜鍪山。为民治病除魔,收二九为徒,到鹤鸣山(大邑)教习三年,二九返梓,在兜鍪山开法布道。山上修八卦井。在长石条上刻八卦图形、符。立于山林中单家独户门前驱鬼,这就是梓潼最早的“石敢当”。二九用符水治病有效,收徒儿众多,并修有道观。


二九死后,他的弟子塑身为神。从古至今,兜鍪山道观主要供奉二九老爷。二九坐骑为虎,手执武器,形似啄啄。面恶威武,以降伏百魔。兜鍪山最古老、辉煌的殿就是二九殿。殿位于东,向南。低于玉皇殿。作为地方神,高于山神、土地。保一方风调雨顺。


自西周以来,国君称为天子,天的儿子。天子干什么用。甲骨文显示皇帝要干的事两件:“祀”与“戈”。一是祭祀。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有天坛、有地坛要登天祭地。进山祭山神,过河祭水神。天人感应,求免灾祸要祭天父玉皇。祛病免灾祭祀各种神祗。这种祭祀大多在专门场所,国家有太庙。地方有道观。所以,从古以来,庙观遍布各地。再一个是打仗。从氏族社会到今,扩大领土要打仗。保卫国土要打仗,御防颠覆要打仗,擒歹徒保平安要打仗。所以,县有城墙、寨有土堡,山有寨子,遍布各地。


兜鍪山是这两大功能的集聚地。古时的兜鍪山是梓潼祭祀求雨的最大场所。另山前的大安寨则是百姓躲避灾难,官兵打击义军的军事要塞。大安寨石砌围墙,居高扼险,下俯各交通要道。寨门石刻联:“石寨雄峙保三邑清泰,庶民皆兵御四境烽烟”。


兜鍪山二九老爷求雨老年们有口皆碑。道家求雨是他看家本领。老年人谈到光绪年间梓潼一次大型求雨活动。天干火坑,禾苗半枯,求雨的队伍有两里路长,在“三老”(地方上掌教化的威望的老人)带领人,老年人、青壮年都赤膊亮胸,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敲锣打鼓,人人手拿一支燃香,从兜鍪山用凉轿把二九老爷抬下来,九位道士——取阳数之极。寓意老天你也热到极限。前一道士手捧黄绫,上放陶瓷净水瓶。后八位道士分两排,敲法器,念祈雨咒。抬轿四大汉,黄绫抹额,只穿裤衩。辰时,二九从山上下来,到了县城文昌宫门口(现西蜀宾馆)临时祭台上,知县要举行求雨祭祀,念祭文、烧黄表、放鞭炮、打赤膊的遍街都是。知县祭罢,求雨队伍去到水观音取了半瓶水回来走到百家坟(现大庙南山门)一棵百年老树——大黄桷树下,净水瓶不停摇晃,黄桷树下一土地庙,执事(组织求雨的带头人)在土地庙前黄表纸一烧,只见净水瓶中水一根线样直射黄桷树尖。刹时,一朵乌云从东而至,(叫紫气东来)。风起云涌,乌云匝地。求雨队伍还未走回到孝子碑(现两路口),瓢泼大雨,电闪雷鸣。梓潼境内下了个沟满壕平。二九手执啄啄武器,老人们一说就是啄啄神求雨真厉害啊!由此,兜鍪山名气很大。


兜鍪山殿堂宏伟,风景秀丽。树林茂密,亭台楼阁,一片锦绣全在山顶。最为珍贵是唐代飞天乐伎浅浮雕石刻文物。


受敕台上石刻三乐伎反弹琵琶、坐弹箜篌,跪吹洞箫神情怡然自得,微露胸脐,衣带飘飘,很具唐代风格,不愧为镇山之宝。其它七处:


观象台:呈八角形,在兜鍪峰侧。


蛟龙井:在玉皇殿侧,传为古羌人所凿,至今八百多年。


玉泉沟:在山侧半山岩下。石壁渗水而成。长48米,1.8米宽,两米深。可饮用。


指北针:一柏树悬空而卧,离地一米,长得细长葱茏,树尖指北。


明皇亭:山顶六角攒顶亭,中石刻明皇李隆基像。唐明皇多才多艺,为梨园神。


八景亭:大安寨北,清代何显达辞官后在山上教授蒙童,隐居后所修观景亭。


大安寨共八景,全在绿树柏林之中。每年正月、六月会期,山上连台川戏上演六天,游人如织,香烟缭绕,鞭炮震耳,锣鼓声喧,好热闹,好气派。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