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梓潼 > 历史古迹

汉中郎将司马相如石室

2022-03-28 10:27 作者:  来源:梓潼县
字体:【    】 打印



县城0.5公里与县城隔河相望的长卿山有石室,《舆地纪胜》载:“长卿山,旧名神山,明皇过梓潼,望山上有石窟,近臣奏云,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遂敕名长卿山。志云,山上有长卿寺,下有汉侍御李业石阙”。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载:“相如读书崖,《县志》称西崖,在长卿山,凿石窟二间,高二丈,可容案几。相传为司马相如、边孝先读书处。旧有殿宇二楹,旁接以危楼(俗称吊脚楼),可通石窟,今圯。古今游人题咏甚多”。据《史记》、《汉书》记载,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名犬子。幼读战国历史,深为赵国之上卿大夫蔺相如的“秉然正气,不惧霸气,而完璧归赵”的人品所感动,即更名相如。中年时,即用家资拜为郎(用白银捐官为郎,汉代之郎,系皇帝侍从官),当上汉景帝刘启的武骑常侍,专陪皇帝打猎。司马相如喜文,故尔不喜欢这差事。不久,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从封地睢阳(今河南商丘)到长安朝见皇帝,他与司马相如见了面,二人相谈很融洽。梁孝王离开长安不久,司马相如亦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职务,东游到梁国(西汉封国,在今河南),作梁孝王的宾客,在梁国数年,司马相如写出《子虚赋》等不少名篇。汉景帝中元四年(公元前146年)梁孝王刘武死后,司马相如只好回归故里成都。他途经梓潼时,广汉郡(都治梓潼)太守赵护,慕相如之名,即挽留司马相如暂住梓潼,司马相如即住于神山(即长卿山)读书、写作、讲学,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始离梓潼回成都。这时,司马相如的家境已经衰败,贫穷无以为生,他的朋友临邛令(今邛崃县)王吉,邀他前去暂住。他在临邛结识当地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并因弹琴传情打动卓文君的心,后来二人结为夫妻。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于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即皇帝位,史称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侍者杨德意向武帝推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汉武帝读后,以为是前辈古人所作,便惋惜的说:“可惜未与此人同生一个时代”。杨德意当即回答说,司马相如是他同乡,且还健在。武帝大吃一惊,当即传令,要召见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进京见到汉武帝后,武帝赐封他为郎(皇帝侍从官)。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巴蜀,去抚慰因番阳令唐蒙强征巴蜀民众修石门道(从今宜宾经贵州至昆明的道路)而引起的民怨。司马相如到蜀地后,用“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的道理,劝慰蜀中父老,得到巴蜀民众的理解。司马相如回京向武帝禀报安慰蜀中父老的情况后,又说,如今南夷夜郎(今四川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归附朝延后,得到朝廷不少恩赐。西夷的邛、笮(今西昌等地)、冉駀(今雅安等地)也愿归附朝廷。汉武帝即升司马相如为中郎将,负责开发西南夷。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司马相如再次入蜀,接受南夷邛、笮、冉駀等部的归附。完成皇令后,即偕同卓文君一道进京就任新职,进京途经梓潼时,他同卓文君一起又到他当年读书、作赋的神山。他们夫妻二人步入林间小道,但见松柏千嶂,野花飘香。层林冠盖,郁郁葱葱。北眺梓潼山(今七曲山)苍翠如画。鸟瞰县城,历历在目。山下潼水潺潺,小舟点点,一副清新、飘逸的画卷,令他们夫妇二人难以割舍。故尔,清刑部尚书王渔洋,乾隆年间入川经过梓潼登临长卿山时,即写有《长卿山》一诗,将此山誉为是卓文君留下的一弯黛眉。诗云:“泛舟潼水碧潺湲,一抹青峰想玉颜。留得文君好眉黛,薄云初散长卿山”。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