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 梓 潼 “ 路当扼 蜀 ” ,《 资 治 通 鉴 》称: “梓潼失,成都危。”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 年) ,刘璋战败投降,刘备入成都。为嘉奖霍峻在葭萌 (今广元昭化镇) 拒敌之功,即于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 217 年) , 分广汉郡设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郡太守。刘备之所以于梓潼置郡,一则是嘉奖霍峻的战功,再就是梓潼乃战略要地,因为梓潼既有剑门天险,又有白水关 (今青川白水镇) 要隘。 《华阳国志》 载: “梓潼郡属县有梓潼 (郡治) 、剑阁、涪县、汉寿、白水、昭欢、汉德县。” 梓潼,又是诸葛亮北伐的必经之地,故三国文化遗迹众多。金牛道上的三国遗迹有:演武铺、张飞 柏、金脸关公、瓦口关、趟脚石、骂牛坝、邓芝墓、三堆子、漏风垭;龙台道上的三国遗迹有:张飞靴、御马岗、点将台、饮马缸、马蹄印、栓马树、进宝寺、李尹墓。紫云道由绵阳徐家到卧龙,经石台、许州到演武 合路。其间的卧龙山为三国遗迹集中地。遗迹有卧龙镇、诸葛寨、卧龙山、饮马池、栓马树、孔明泉、牛头寨、孔明庙、魏延祠、三义宫。 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于 1985 年 6 月成立, 是全国第一个研究 《三国演义》 的县级社团。30 多年来,学会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深入全县 11 个乡镇发掘三国遗迹 35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