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梓潼 > 梓潼文化 > 三国文化

七曲山大庙的“金脸关公”

2022-12-01 10:13 作者:  来源:梓潼县
字体:【    】 打印

仇 昌 仲


梓潼三国蜀汉遗址很多,尤其张飞多次经梓潼,刘备带魏延、庞统人川,到了涪城后马上过梓潼上葭萌关。因此,尽管关羽从未到梓潼,可是关帝庙不仅高大雄伟,而且关公像独具一格,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金脸关公”。


其来历如下:


《三国演义》把关羽作为“义”的典型,与历代帝王为巩固其封建统治,恰与其提倡的“忠”、“义”相吻合,于是封建皇帝便把关公作为“忠臣良将”的楷模加封。历代从一般的“壮缪侯”加封到“英济王”到“三界伏魔神威远震天尊”一直加封到“协天伏魔大帝”,升到极尊之位。并把“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武圣、护国、保民”的英谥封赠关羽。道教以《演义》中有玉泉山显圣一节,便纳人“天人感应”范畴,作为最高之神来祀奉。清代王朝对关公祭祀采取最隆重的祭典,上行下效,全国到处修“武帝庙”供“关帝”,求他“显圣护民”。


梓潼县现存的“关帝庙”修在翠山重叠的七曲山大庙旁边。与大庙正殿相连。“关帝庙”建筑和殿内关羽塑像,是艺冠川陕。庙位于“四万株松之斋”右侧,庙在蜀道的通衢公路108线上。整个庙由阜门、拜殿、主殿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殿高九米,减柱造开朗。前面四根内柱高直粗大,显得雄伟壮观,庄严古朴。屋顶单檐歇山造,琉璃绿瓦,脊饰火珠。前檐置五铺作拱六朵。补间各三朵。双抄汁心,外桃单抄双下昂,完全是明代建筑特点。


殿内悬有二匾最为珍贵。一是“天大将军”,是清代湖南提督杨芳撰书;一是木楂子匾,匾底色是红色树漆。上书“万古人极”,凹面鎏金字体,匾四周以木质透雕九龙花边。上三条龙,下边和左右各两条龙。九龙雕得盘屈奋起,姿态各异。上涂从印度进口的红色颜料,九龙颜色因日照的正斜、光度,一日数变,蔚为奇观。相传为道光皇帝旻宁书撰。


更奇的是关公座椅两侧扶手上两条长龙,金色,两两相向,尾向上到关公肩头,头向下到关公膝盖。虎虎生气。相传每到秋水暴涨的初一、十五子时,就从关圣坐椅上腾身而下,到山下宏仁堰喝水,以防洪水成灾。可惜这些雕刻、匾额珍品,工艺越高,传说就神。“文革”中视为封资修而毁于一旦。


殿内所塑关羽座像,全身贴佛金,高一丈六尺,头戴冕旒,手捧象笏,着绣龙袍服系玉带。因等级与文昌帝君相同,侍神增为六位。左为关平、关兴、王甫,右为周仓、关索、赵累。


关羽为金脸源于明末张献忠起义,成都称帝、拜张亚子为祖宗,改七曲山文昌宫为“太庙”(即大庙)。张献忠说,统治天下要文武双全。便拨银五万两在大庙旁修成关帝庙。文有张亚子、武有关云长,表示他做大西皇帝有历史渊源。


王侯是红脸,成神则是金脸。文昌和关圣是家庙中一文一武,梓潼是“帝乡”,二位是最高地位的神,文昌帝君是金脸,关圣也应是金脸。张献忠家庙全国只此一处,因此金脸关公也是唯一无二的。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