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梓潼 > 梓潼文化 > 三国文化

李 严 春 秋

2022-03-28 10:09 作者:  来源:梓潼县
字体:【    】 打印

敬 永 金


蜀汉尚书令、骠骑将军、都乡候李严,于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被削官为民,谪居梓潼,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在梓潼“激愤”而卒,共在梓潼居住达四年之久。其故居在县城之南的长卿山南麓金牛古道西侧。咸丰版之《重修梓潼县志》记载,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大将军吴行鲁讨南蛮过梓潼,至李严故居旧址处,见残碑有卿相名,便祷告说:“荡除蛮寇,当酬报”。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吴行鲁凯旋返京时,于梓潼之李严故居旧址处,重修李严故居,塑李严肖象于中堂。乡民呼此为王爷庙(李严系都乡候,故有王爷之称),并于六月六日李严的诞辰期开展祭祀活动。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南河建成天仙桥后,地方人士为纪念建桥之事,又在李严故居的正堂前檐延长一步水,形成紧接正堂的前厅,并将其称为“乡贤祠”。石柱上刻有楹联,两侧有碑文,均为颂扬福阿昌、周倬、周树棠几位知县建修天仙桥功绩的文字。


《华阳国志》、《三国志》、《资治通鉴》、《诸葛亮文集》等史书记载,李严字方正又名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在荆州牧刘表麾下,任姊归县令,以其“才干”而蜚声荆州七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后,李严即投奔西蜀刘璋,任成都令,在西蜀又以其“能名”而享誉益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率军攻西蜀。益州牧刘璋遣部将刘馈、冷苞、张任、邓贤等,引兵拒备于涪关(今绵阳),累战皆败,退保绵竹(县治今罗江县黄许镇),即向成都求援军。刘璋又遣妻弟费观及子刘循率军往援。费观与李严相好,便力保李严同往。刘璋即加封李严为护军将军,与费观共同率军三万,前往绵竹抗拒刘备。蜀军与刘备争战年余,李严见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度,正而有谋”。反观刘璋“威略不备,遇事优柔,难于明断”。经诸葛亮劝说后,李严、费观即率军归顺刘备,李严被敕封为裨将军。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定成都,又加封李严为犍为太守(郡治今彭山境内)、兴业将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遣使至蜀,讨要荆州。刘备致书孙权说,待吾平定凉州(州治今世肃武威)后,即归还荆州。孙权怒,遣吕蒙袭夺荆州。刘备被迫率军东下,至公安(今湖北公安),令关羽下益阳(今湖南益阳),抗拒吴军。正当此刻,曹魏政权的主簿司马懿向曹操进言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可进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曹操听从其言,即亲率大军进伐汉中。汉宁太守(建安五年张鲁据汉中后,改汉中为汉宁)张鲁败走巴中。张鲁的功曹(掌管记录功劳的官员)阎圃劝张鲁西结刘备以拒曹操,张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即举郡投降曹操,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刘备在荆州前线得到曹操攻取汉中的消息后,异常惊愕,偏将军黄权向刘备说:“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于是刘备决心与东吴讲和,乃分荆州之桂阳(郡治今湖南彬州)、长沙(郡治今长沙)、江夏(郡治今湖北黄岗)三郡属吴。而蜀仅领荆州之南郡(郡治今湖北江陵)、零陵(郡治今湖南零陵)、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宜都(今湖北宜昌)四郡属蜀。作此退让后,即引军还蜀。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回到成都。蜀郡太守法正向刘备进言说,曹操一举降张鲁、定汉中,为何不乘势进图巴蜀呢?这恐怕不是因为智慧不济,力量不足的原因吧,他骤然北还,而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这肯定是因为有内忧之患,故尔急速北归,今观渊、郃、其才略难胜吾将,若举众往攻,渊、郃必为我擒,汉中可定也。无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刘备入蜀次年,立足未稳,不仅东吴孙权大军压境,分割了荆州三郡,北面的曹操也派兵攻占了汉中。正当刘备东征北伐,忙于对外之际,蜀中反抗刘备的势力,也乘机聚众造反。暴发了北起郪县(今三台),南达越西(今西昌)的蜀民武装起义。刘备的主力军都已调往汉中前线,留居成都的诸葛亮只好征调李严率军对阵起义军。李严率郡兵五千,先攻破北路义军,于资中擒斩义军首领马秦、高胜。接着挥师南下,追杀南路义军,至新道县(今甘孜州甘洛县)境内,击溃夷帅高定的义军。从而平定了蜀中大乱。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攻入汉中,曹操引军北还。刘备加封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留镇汉中。刘备对魏延说,今委卿重任,你还有什么意见?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之言,一军尽惊,刘备称善。当即又遣刘封、孟达、李严率所部攻上庸(郡治今湖北竹山县)。刘备则率军还成都。当年秋,刘备被群臣拥为汉中王。赏赐群臣时,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


蜀昭烈帝章武元年(公元222年),东吴和曹魏联合攻荆州,争战中,关羽被东吴虎威将军吕蒙杀害,并占据荆州。次年,刘备亲率蜀军东征,与东吴军战于夷陵(今宜昌),蜀军大败。刘备退至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章武三年春(公元224年),刘备积劳成疾,便召诸葛亮和李严入永安宫,即以辅佐后主刘禅的大事相委托,并进封李严为尚书令、骠骑将军,统内外军事,职务次于诸葛亮。李严受命后,奉命留住永安,以御东吴。


后主刘禅登基后,加封李严为都乡侯、假节(有先斩后奏之权)、光禄勋。建兴四年(公元226年)又封李严为前将军。领兵移驻江州郡(今重庆市)。在江州任内,李严率军民筑大城(即今重庆市中区)。李严被委以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后,深感责任重大。他在给新城太守(郡治今湖北房县)孟达的信中说:“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孟达原系刘璋部将,刘备入蜀后,即随从刘备,被刘备委为宜都太守(郡治今宜昌西北)。章武元年(公元222年),东吴联合曹魏袭取荆州,关羽被杀,孟达为曹军所败,即投降曹操,被曹魏委为新城太守(郡治今湖北房县)。后,孟达有归蜀意。故李严给他写信,希望他回蜀共辅后主。诸葛亮亦在其致信孟达,规劝他回蜀时对李严有所评价,信中说李严“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李严字正方)性也。”意思是说李严部署事宜像流水一样流畅,处理问题果敢敏捷,这就是李严的作风。


李严经与后主多年协理国事后,渐觉刘禅“才力不济,难驭大事”。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即致书请葛亮,请诸葛亮“进爵称王”,进而将刘禅取而代之。诸葛亮觉得李严比举有失大臣“义不背本”的气节,是“不忠”的妄言,当即致书李严,大意说:“我与足下相知久矣,算得上彼此都很了解。你劝我先兴业图强,而后再平定天下,但现在是强敌压境,我可是寝食难安啊。你又要我打破常规,进爵称王,所以我再也不能沉默无言。说句真心话吧,我本来是一个出自东方的普通读书人,有幸得到先帝的过分信任,以至于位极人臣,所受的赏赐和俸禄不计其数。如今讨伐敌人还没有见到成效,知遇之恩尚未报答,如此就要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受到尊宠,徒自称贵称大,这岂不是有负先帝之托而背本失义吗?若果消灭了魏国杀了曹睿,皇帝回到京都,那时,我和你们再一起升官司晋爵吧。


从诸葛亮与李严的这些书信往来中,虽能见到他们亲密的友好关系,但亦不能看出他们之间在政治主张上的分歧。诸葛亮特重气节,颇有生命可丢而气节不失的仕大夫气概。特别是对君上,更是“头可断,血可流,效忠贞烈之节不可丢。”反观李严,他一生总是“审时度势,顺势而行”。为了“达权”,不仅“善变”,而且还“不拘泥常规”。当他在信中要诸葛亮“不要太拘泥常规,可进爵称王”。诸葛亮对此言特别反感,说此举有负先主重托,不仅有失气节,而且也是“失义背本”的行为。在政治上,诸葛亮从“隆中对”到“出师表”均已立定宏愿,要“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以报先帝”。因而,他发誓“鞠躬尽边,死而后已”也要实现北定中原的目标。而李严见诸葛亮连年北伐,总是无果而终,便认为这是诸葛亮“力小谋大”、“不自量力”而造成的。便去信劝诸葛亮要“先兴业图强,而后平定天下”。此言,亦同样遭到诸葛亮的抨击。诸葛亮说:“先帝重托不能忘,北定中原匡复汉业的初衷不能丢”。并认为“主动出击与坐以待敌所消耗的民力财力是同样的多,但主动出击其胜算的机会则更多”。因此婉言谢绝了李严的劝导。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曹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西城(今陕西安康县)出发北击汉中,征西将军张郃率军从子午谷(秦岭谷口)出发南下进攻汉中,大司马曹真率军从斜谷(今陕西嵋县境内)出发东进攻击汉中。曹魏的三路大军成合围之势,分头并进,朝汉中杀来。此刻诸葛亮屯军成固(今陕西城固县),欲再出兵祁山(今甘肃礼县境内),不便回军迎战,急调李严从江州(今重庆市)率军赴汉中迎敌。李严要求以五郡(巴郡、巴东、巴西、宕渠、涪陵属国)之地置巴州,求为巴州刺史。遭诸葛亮婉拒。但仍封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领兵镇江州。李严乃率军前往汉中,击退曹真等军。李严即署留汉中。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要李严在汉中督运军粮。因盛夏多雨水,李严恐“漕运不济”,即派参军孤忠送信给诸葛亮,要诸葛亮班师退军。诸葛亮接信后即退还汉中。李严恐朝廷追问责任,便上书后主刘禅,说诸葛亮的退军是“伪退”。诸葛亮见其出尔反尔,经查阅前前后后的文书后,当即大怒,便上书后主刘禅,指陈其种种劣迹。其弹劾李严的奏书大意是:自从先帝去世之后,李严在他治理的地方,喜欢施行小恩小惠,去追求自身的名誉地位,毫不考虑国家大事。当我率军北上去征伐魏军时,希望让李严的军队前来镇守汉中,他却极力作难,没有接受调遣的意思,反而要求划出益州五郡建立巴州,自任刺史。去年我打算西征时,想要李严主持汉中事务,他却说曹魏的司马懿等人都设立衙门有权举荐和任命部属。我知道李严的用意,是想利用出征的机会要挟我,为自己谋利罢了。所 以我奏请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负责江州事务以便能迅速完成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部署。李严到达汉中后,我委派他总揽汉中军政事务。郡臣上下都埋怨我对李严过于优待。我觉得,正因为天下尚未平定,汉室衰危,有其指责李严的错误,还不如表彰鼓励更好。况且我认为李严的心意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已,没有料到李严的心里竟然把是非颠倒到了如此地步。如果再拖延下去,必将酿成祸乱和灾难。这件事我也有明察不够的过失,当恳请裁处。经廷议,将李严废为平民,徙居梓潼。夺李严子李丰兵权,降任从事中郎,与长史蒋琬共知居府事。


建兴十二年(公元了234年)春,诸葛亮从斜谷道出武功(今陕西眉县东),据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30里)与司马懿对阵于渭南。秋,诸葛亮病危,卒于军,还葬于汉中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南)。李严在梓潼闻诸葛亮死,觉得蜀中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了,即忧愤而死。其墓葬于县南。


浏览次数: